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05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7-23 08:14:1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9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05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2005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意见》的通知

农机化管理司监督管理处



农机监[200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管理局(办公室、中心):

2004年,在各级农机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努力工作,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技术基础进一步加强,鉴定规模继续扩大。全国已开展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省份达到28个,全年鉴定合格并核发《职业资格证书》9万个,比上年增长20%,居农业部系统各行业之首。江苏、青岛、山东、四川等省(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被农业部授予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站”荣誉称号。

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虽取得可喜成绩,但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根据我部《关于印发梁田庚司长在2005年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2005年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的通知》(农办人[2005]12号)精神,结合农机行业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做好2005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

二OO五年四月十二日






关于做好2005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


2005年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人才兴农”旗帜,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农机化管理中心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开发力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和社会认知度,规范鉴定程序,保证鉴定质量,全面落实《2001-2005年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任务,为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农机化系统能力建设,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培养造就农业人才队伍,创新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科技兴农”、“兴机富民”,离不开广大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广大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提高。农业人才评价体系是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农业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机行业各项职能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加深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加强领导和工作指导。

二、明确目标,落实工作任务

今年是执行《2001-2005年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的最后一年,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对照规划目标,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印发文件、签订责任书等多种形式落实工作任务。要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立工作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站、鉴定点的工作效果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比。特别是工作尚未开展起来的省份,要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推动工作开展。

三、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工作

农机职业技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既涉及农机系统内部多个业务单位,又涉及农机系统外部有关部门,因此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规划部署、指导监督等各项管理职责,采取措施,积极推进。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全国农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农机培训、技术推广、维修管理、安全监理、质量监督等行业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重点在农机维修网点审定、购机补贴、跨区机收、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等方面,主动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实现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与行业业务工作的双促进。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认知度。注意收集和整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提高人员技能水平和作业效率,保证维修质量,减少机械事故和故障,增加获证人员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结合科普宣传、年审年检等活动,加强宣传发动,鼓励农机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社会的宣传,为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夯实基础工作,确保鉴定质量

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要继续组织有关专家,按照部人事劳动司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培训教材编写和鉴定试题库开发等技术基础工作,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的培训与队伍建设。要贯彻落实《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实施办法(试行)》,对各地质量督导制度实施情况和鉴定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各省(区、市)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组织网络建设,依据技术标准或条件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在地、县一级科学合理设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和鉴定点。要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管理和质量督导工作,督促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工作制度,规范鉴定程序。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按照“统一标准、教材、试题,统一鉴定工作程序,统一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积极推进已颁布职业标准的实施和统编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使用,规范鉴定行为,保证鉴定质量。同时,做好鉴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统计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意识,创新鉴定模式,逐步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五、加强交流和工作研究,谋划科学发展

各地要在抓紧落实《2001-2005年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任务目标的同时,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科学制定本地区2006-2010年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做准备。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要结合2004年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调研结果,继续组织工作研讨和调查研究,对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探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今年部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将根据《全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组织开展2004-2005年度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评比表彰,并在今年底组织召开全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各农机主管部门要认真经验总结,开拓创新,推动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各有关单位:
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制、修订的《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草案,业经我署批准为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CY/T1--1999 书刊印刷产品分类
CY/T2--1999 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CY/T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T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27--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
CY/T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
CY/T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
以上标准自1999年9月1日起实施,希遵照执行。
标准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标准的订购和标准的宣贯培训,请与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联系。
地址:北京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
电话:(010)68164685,(010)68219966--218
联系人:魏欣、马智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1--1999代替CY1--91

前 言
CY1--91《书刊印刷产品分类》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某些印刷品的特殊要求,出现了使用二种以上印刷方式(如,平版印刷与凹版印刷)进行产品生产的情况,并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此次修订中,将这种印刷产品单立一类,即“综合印刷产品”。
②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模拟式印刷的数字式印刷。为此,修订时增加了“3.2按转换模式分”类,在这一类目下列出了“模拟印刷产品”和“数字印刷产品”。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1--91。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志刚、廉 洁。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产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9851的定义。
3.1 按印版特征分
a) 凸版印刷产品;
b) 平版印刷产品;
c) 凹版印刷产品;
d) 孔版印刷产品;
e) 综合印刷产品;
f) 其他印刷产品。
3.2 按转换模式分
a) 模拟印刷产品;
b) 数字印刷产品。
3.3 按印后加工形式分
a) 精装产品;
b) 平装产品;
c) 骑马订装产品;
d) 古线装产品;
e) 其他印后加工产品。
3.4 按最终产品分
a) 图书;
b) 期刊;
c) 报纸;
d) 其它。
3.5 按出版和印刷要求分
a) 精细产品;
b) 一般产品。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1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A1.1 科学性
选择分类对象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A1.2 系统性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按一定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A1.3 可扩延性
在增加新的分类对象时,不会打乱原来建立的分类体系,可以延拓和细化。
A1.4 兼容性
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A2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A2.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该法将初始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位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目与上位类目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A2.2 面分类法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个属性视为若干个“面”,每面又可分为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将这些类目加以组合,形成一个复合类目。
书刊印刷产品可采用面分类法,按印版特性、转换模式、印后加工形式和使用价值等面进行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1999代替CY2--91

前 言
CY2--91《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本次修订以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为指导,对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进行了修改,并以该标准对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作为印刷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②原标准名称为《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考虑到标准的覆盖面,本次修订将“书刊”二字去掉,又考虑到与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的标准名称相对应,故将“分级方法”改为“分等导则”,这样,本标准的名称为《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2--91。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 洁、魏志刚。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引 言
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宏观评价质量的指标体系,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该指标体系的主导指标,是产品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为使印刷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原则,印刷行业应按本导则的规定,制定本行业的产品质量分等方法,并确定分等产品目录。
本导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印刷产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3 内容
3.1 产品设计评价
产品设计评价包括:
a)装帧设计;
b)原稿质量;
c)产品总体要求。
3.2 原辅材料评价
原辅材料评价包括:
a)印刷用原辅材料质量;
b)印后加工用原辅材料质量。
3.3 加工工艺评价
加工工艺评价包括:
a)各工序加工工艺;
b)各工序的质量标准;
c)成品的质量。
3.4 产品外观的综合评价。
3.5 牢固程度和是否便于使用。
4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采用GB/T12707的产品质量分等原则。
印刷产品质量水平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4.1 优等品
优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五年内的先进水平。
4.2 一等品
一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实物质量水平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
4.3 合格品
按我国一般水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实物质量水平必须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5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5.1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印刷产品的标准水平和实物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5.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由行业归口部门统一负责,并按国家统计部门的要求,按期上报统计结果。
5.2.1 优等品和一等品等级的确认,须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行业专职检验机构或受国家、行业委托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实物质量水平的检验证明;合格品由企业检验判定。
5.2.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中标准水平的确认,须有部级或部级以上标准化机构出具的证明。
5.2.3 经国家、行业检验机构证明印刷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确已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才可列入等级品率的统计范围。
5.3 为使印刷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企业应具有生产相应等级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6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的划分原则
6.1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划分为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内一般水平标准三个等级。
6.1.1 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现行标准水平。
6.1.2 国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一般的现行标准水平。
6.1.3 国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水平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和国际一般两个等级标准水平,但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达到仍在使用的现行标准水平。
6.2 标准综合水平是指对标准中规定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项要求的综合评价。
对比标准的水平,也是指综合水平,不应将各国标准的高指标拼凑在一个标准中。
6.3 标准水平的对比对象为现行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无对比对象的标准水平的确认,采取与国际、国外类似标准对比的方法,完全取决于我国资源优势的标准,如其最低一级产品技术要求不低于国外先进标准的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不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也可与收集到的国外实物进行对比。
6.4 与印刷产品质量相关的指标中任一项关键指标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或国际一般标准水平的,则不能认为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或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808批准、19990901实施、CY/T3--1999代替CY3--91

前 言
由于1991年版的《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技术内容与当前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相关国际标准是一致的,因此,本版只是根据GB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 3--91。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瑞玲、刘浩学。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行业观察颜色样品的照明和观察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出版和印刷行业对彩色原稿(透射稿和反射稿)及其复制品观察评定的环境条件,也适用于与印刷相关的行业对颜色观察和评定的环境条件。
2 引用标准
GB/T 5702--1985 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3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3.1 CIE标准照明体D50
CIE标准照明体D50代表相关色温为5003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x=0.3457,y=0.3586;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2091,v=0.3254,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2 CIE标准照明体D65
CIE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为6504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其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3 标准光源
光源的指标应是照明装置的整体指标,包括光源的反光、散射装置的作用,或者是在观察面上测量的数值。
观察颜色样品所用的人工光源应为3.1和3.2中所述两种照明体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相当于20mireds。色品偏差值△C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3.4 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 应不小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 (检验色样9~15)应不小于80。关于光源显色指数的计算见GB/T 5702。
4 照明条件
4.1 透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观察透射样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1中CIE标准照明体D50,所用光源为D50的模拟体。光源应均匀漫射照明观察面,使观察面的亮度为(1000±250)cd/平方米。在观察面上不应看到光源的轮廓或有亮度突变,亮度的均匀度应不小于80%。
4.2 反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2中CIE标准照明体D65,所用人工光源为D65的模拟体。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的光源应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照度范围为500lx~1500lx,视被观察样品的明度而定。观察面不应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匀度不小于80%。
4.3 照明均匀性的测量
根据观察面的面积,把观察面等分成9块或更多等分的数量。在垂直于每块面积的中心进行测量,平均亮度或照度为各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亮度或照度的均匀度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为保证观察透射样品的光源装置所发出的光是均匀散射光,在与观察表面法线成0°~45°角之间任意角度的亮度测量值与垂直方向测量值之比不能低于85%。
测量用亮度计或照度计的光谱灵敏度应符合CIE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
5 观察条件
5.1 观察者
进行色评价工作的观察者必须是非色盲和非色弱的正常色觉观察者。
5.2 透射样品与复制品比较时的观察条件
透射样品应由来自背后的均匀漫射光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在三个边以外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总和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余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5.3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而不与复制品比较的观察条件同5.1,只是被照明边界要用透射密度为(1.0±0.1)D的透射漫射材料遮盖,遮盖材料颜色与中性灰的偏差△C应符合3.3中的规定。
5.4 反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观察反射样品时,光源与样品表面垂直,观察角度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夹角,对应于0/45照明观察条件,如图1所示。作为替代观察条件,也可以用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的光源照明,垂直样品表面观察,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如图2所示。但此时观察面照度的均匀度应符合4.2中的规定。
图1(图略) 图2(图略)
当观察光泽度较大的样品时,观察角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找出最佳的观察角度。
5.5 环境色和背景色
观察面周围的环境色应当是孟塞尔明度值6~8的中性灰(N6/~N8/),其彩度值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孟塞尔彩度值的0.3。若观察面周围的墙壁和地面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挡板将样品围起来,或者使用环境反射光,在观察面上产生的照度小于100lx。
观察反射样品时的背景应是无光泽的孟塞尔颜色N5/~N7/,彩度值一般小于0.3,对于配色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彩度值应小于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色品坐标和色差的计算方法
A1 uv坐标的计算
已知样品的三刺激值X、Y、Z或CIE 1931色坐标x、y,则
4X 6Y
u=----------------,v=----------------
X+15Y+3Z X+15Y+3Z

4x 6y
u=------------------,v=------------------
--2x+12y+3 --2x+12y+3
A2 光源与标准照明体色品偏差的计算
设光源的色品坐标为uk、vk,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us、vs,则色品偏差△C为
1
--
2 2 2
△C=〔(uk--us) +(vk--vs) 〕
在CIE 1931色度图上,△C对应于一个椭圆。观察透射样品用的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457,y=0.3586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590,y1=0.3796
x2=0.3369,y2=0.3641
x3=0.3324,y3=0.3376
x4=0.3545,y4=0.3531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1),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4.815x --14.4407xy+7.9309y --5.0617x--0.7041y+1<0
观察反射样品用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127,y=0.3291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245,y1=0.3481
x2=0.3041,y2=0.3344
x3=0.3001,y3=0.3101
x4=0.3213,y4=0.3238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2),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6.0424x --14.6904xy+8.7109y --5.1971x--1.1464y+1<0
图A1(图略) 图A2(图略)

附录B (提示的附录)标准照明体D50、D65,300nm~830nm,按5nm间隔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300 | 0.02 | 0.03 | 440 | 74.82 |104.86 |
|----------|--------------|--------------|----------|--------------|--------------|
| 305 | 1.03 | 1.66 | 445 | 81.04 |110.94 |
|----------|--------------|--------------|----------|--------------|--------------|
| 310 | 2.05 | 3.29 | 450 | 87.25 |117.01 |
|----------|--------------|--------------|----------|--------------|--------------|
| 315 | 4.91 | 11.77 | 455 | 88.93 |117.41 |
|----------|--------------|--------------|----------|--------------|--------------|
| 320 | 7.78 | 20.24 | 460 | 90.61 |117.81 |
|----------|--------------|--------------|----------|--------------|--------------|
| 325 | 11.26 | 28.64 | 465 | 90.99 |116.34 |
|----------|--------------|--------------|----------|--------------|--------------|
| 330 | 14.75 | 37.05 | 470 | 91.37 |114.86 |
|----------|--------------|--------------|----------|--------------|--------------|
| 335 | 16.35 | 38.50 | 475 | 93.24 |115.39 |
|----------|--------------|--------------|----------|--------------|--------------|
| 340 | 17.95 | 39.95 | 480 | 95.11 |115.92 |
|----------|--------------|--------------|----------|--------------|--------------|
| 345 | 19.48 | 42.43 | 485 | 93.54 |112.37 |
|----------|--------------|--------------|----------|--------------|--------------|
| 350 | 21.01 | 44.91 | 490 | 91.96 |108.81 |
|----------|--------------|--------------|----------|--------------|--------------|
| 355 | 22.48 | 45.78 | 495 | 93.84 |109.08 |
|----------|--------------|--------------|----------|--------------|--------------|
| 360 | 23.94 | 46.64 | 500 | 95.72 |109.35 |
|----------|--------------|--------------|----------|--------------|--------------|
| 365 | 25.45 | 49.36 | 505 | 96.17 |108.58 |
|----------|--------------|--------------|----------|--------------|--------------|
| 370 | 26.96 | 52.09 | 510 | 96.61 |107.80 |
|----------|--------------|--------------|----------|--------------|--------------|
| 375 | 25.72 | 51.03 | 515 | 96.87 |106.30 |
|----------|--------------|--------------|----------|--------------|--------------|
| 380 | 24.49 | 49.98 | 520 | 97.13 |104.79 |
|----------|--------------|--------------|----------|--------------|--------------|
| 385 | 27.18 | 52.31 | 525 | 99.61 |106.24 |
|----------|--------------|--------------|----------|--------------|--------------|
| 390 | 29.87 | 54.65 | 530 |102.10 |107.69 |
|----------|--------------|--------------|----------|--------------|--------------|
| 395 | 39.59 | 68.70 | 535 |101.43 |106.05 |
|----------|--------------|--------------|----------|--------------|--------------|
| 400 | 49.31 | 82.75 | 540 |100.75 |104.41 |
|----------|--------------|--------------|----------|--------------|--------------|
| 405 | 52.91 | 87.12 | 545 |101.54 |104.23 |
|----------|--------------|--------------|----------|--------------|--------------|
| 410 | 56.51 | 91.49 | 550 |102.32 |104.05 |
|----------|--------------|--------------|----------|--------------|--------------|
| 415 | 58.27 | 92.46 | 555 |101.16 |102.02 |
|----------|--------------|--------------|----------|--------------|--------------|
| 420 | 60.03 | 93.43 | 560 |100.00 |100.00 |
|----------|--------------|--------------|----------|--------------|--------------|
| 425 | 58.93 | 90.06 | 565 | 98.87 | 98.17 |
|----------|--------------|--------------|----------|--------------|--------------|
| 430 | 57.82 | 86.68 | 570 | 97.74 | 96.33 |
|----------|--------------|--------------|----------|--------------|--------------|
| 435 | 66.32 | 95.77 | 575 | 98.33 | 96.06 |
------------------------------------------------------------------------------------------
续附录B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580 | 98.92 | 95.79 | 715 | 84.87 | 67.98 |
|----------|--------------|--------------|----------|--------------|--------------|
| 585 | 96.21 | 92.24 | 720 | 76.85 | 61.60 |
|----------|--------------|--------------|----------|--------------|--------------|
| 590 | 93.50 | 88.69 | 725 | 81.68 | 65.74 |
|----------|--------------|--------------|----------|--------------|--------------|
| 595 | 95.59 | 89.35 | 730 | 86.51 | 69.89 |
|----------|--------------|--------------|----------|--------------|--------------|
| 600 | 97.69 | 90.01 | 735 | 89.55 | 72.49 |
|----------|--------------|--------------|----------|--------------|--------------|
| 605 | 98.48 | 89.80 | 740 | 92.58 | 75.09 |
|----------|--------------|--------------|----------|--------------|--------------|
| 610 | 99.27 | 89.60 | 745 | 85.40 | 69.34 |
|----------|--------------|--------------|----------|--------------|--------------|
| 615 | 99.16 | 88.65 | 750 | 78.23 | 63.59 |
|----------|--------------|--------------|----------|--------------|--------------|
| 620 | 99.04 | 87.70 | 755 | 67.96 | 55.01 |
|----------|--------------|--------------|----------|--------------|--------------|
| 625 | 97.38 | 85.49 | 760 | 57.69 | 46.42 |
|----------|--------------|--------------|----------|--------------|--------------|
| 630 | 95.72 | 83.29 | 765 | 70.31 | 56.61 |
|----------|--------------|--------------|----------|--------------|--------------|
| 635 | 97.29 | 83.49 | 770 | 82.95 | 66.81 |
|----------|--------------|--------------|----------|--------------|--------------|
| 640 | 98.86 | 83.70 | 775 | 80.60 | 65.09 |
|----------|--------------|--------------|----------|--------------|--------------|
| 645 | 97.26 | 81.86 | 780 | 78.27 | 63.38 |
|----------|--------------|--------------|----------|--------------|--------------|
| 650 | 95.67 | 80.03 | 785 | 78.91 | 63.84 |
|----------|--------------|--------------|----------|--------------|--------------|
| 655 | 96.93 | 80.12 | 790 | 79.55 | 64.30 |
|----------|--------------|--------------|----------|--------------|--------------|
| 660 | 98.19 | 80.21 | 795 | 76.48 | 61.88 |
|----------|--------------|--------------|----------|--------------|--------------|
| 665 |100.60 | 81.25 | 800 | 73.40 | 59.45 |
|----------|--------------|--------------|----------|--------------|--------------|
| 670 |103.00 | 82.28 | 805 | 68.66 | 55.71 |
|----------|--------------|--------------|----------|--------------|--------------|
| 675 |101.07 | 80.28 | 810 | 63.92 | 51.96 |
|----------|--------------|--------------|----------|--------------|--------------|
| 680 | 99.13 | 78.28 | 815 | 67.35 | 54.70 |
|----------|--------------|--------------|----------|--------------|--------------|
| 685 | 93.26 | 74.00 | 820 | 70.78 | 57.44 |
|----------|--------------|--------------|----------|--------------|--------------|
| 690 | 87.38 | 69.72 | 825 | 72.61 | 58.88 |
|----------|--------------|--------------|----------|--------------|--------------|
| 695 | 89.49 | 70.67 | 830 | 74.44 | 60.31 |
|----------|--------------|--------------|----------|--------------|--------------|
| 700 | 91.60 | 71.61 | | | |
|----------|--------------|--------------|----------|--------------|--------------|
| 705 | 92.25 | 72.98 | | | |
|----------|--------------|--------------|----------|--------------|--------------|
| 710 | 92.89 | 74.35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 5--1999 代替CY/T 5--91

前 言
本标准是在CY/T 5--91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依照既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又要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对前版标准的“质量要求”、“实地密度”、“套印误差”、“网点增大值”和“相对反差值”等项数据作了适当的修改。其中,主要是调整了套印误差和实地密度的范围。
本标准与正在实施的CY系列书刊印刷行业标准在内容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本标准前版发布后陆续制定的一批CY行业标准中,多项内容和技术指标数据都引自本标准前版,因此,在实施这类CY标准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T 5--9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洁、徐世垣、郭雄。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 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围
----------------------------------------------------------------
| 色 别 |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 |
|------------|----------------------|----------------------|
| 黄(Y) | 0.85~1.10 | 0.80~1.05 |
|------------|----------------------|----------------------|
| 品红(M)| 1.25~1.50 | 1.15~1.40 |
|------------|----------------------|----------------------|
| 青(C) | 1.30~1.55 | 1.25~1.50 |
|------------|----------------------|----------------------|
| 黑(BK)| 1.40~1.70 | 1.20~1.50 |
----------------------------------------------------------------
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相对反差值(K值)范围
--------------------------------------------------------------------
| 色 别 | 精细印刷品的K值 | 一般印刷品的K值 |
|----------------|----------------------|----------------------|
| 黄 | 0.25~0.35 | 0.20~0.30 |
|----------------|----------------------|----------------------|
| 品红、青、黑 | 0.35~0.45 | 0.30~0.40 |
--------------------------------------------------------------------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 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15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0 )%。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5.3 检验仪器或工具
——密度计(具体要求见附录A)。
——30~50倍读数放大镜。
——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
——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测控条(见附录D)。
——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
5.4 检验方法
5.4.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色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5.4.2 计算法:用专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5.4.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5.4.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4.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反射密度计
密度计是用于测量产品的实地密度和网点积分密度的仪器。配合相应的测控条,还能测量图像密度反差、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是检验图像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仪器。密度计误差范围如下:
1.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为≤1%。
2.单机密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
3.多机对同一点密度量度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

附录B (提示的附录)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
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Dt--Do) --(Ds--Do)
A(%)=100×〔1--10 〕/〔1--10 〕
式中:Do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网点面积
--(Dt--Do) --(Ds--Do)
A(%)=100×〔1--10 〕/〔1--10 〕
式中:Do为空白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值,
Ds为胶片上实地的透射密度值,
Dt为胶片上网点部位的透射密度值。

附录C (提示的附录)相对反差值的计算方法
相对反差值,简称K值,是控制图像阶调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Ds--Dt
K=----------
Ds
其中,Ds为测出的实地密度值,
Dt为测出的网点积分密度值。

附录D (提示的附录)测控条
测控条是用已知特定面积的几何图形作参照物来测控产品质量的,是供目测、测量、计算、专家鉴定使用的检验产品质量的工具。
D1 测控原理
D1.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
D1.2 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
D1.3 图形变化时,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起放大作用。
D1.4 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测控水平和垂直方位的变化。
D1.5 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
D1.6 能够提供测试单元图形。
D2 使用条件
使用测控条的条件要与晒版、打样和印刷的条件一致。
D3 使用方法
应使用长条测控条,放置在印张的末端,与印刷机滚筒轴向平行,以便测控图像着墨的均匀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7--1999

前 言
CY/T 7.2~7.9--91《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系列标准是按照《印刷工业标准体系表》的要求编写的。1991年7月发布,1991年10月1日实施。几年来,由于印刷技术、设备、原辅材料和检验手段的变化,上述标准的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此外,为方便使用,对上述标准的结构进行了如下调整、修订:将CY/T7.3--91《精装书芯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4--91《胶粘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5--91《锁线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6--91《精装书壳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7--91《覆膜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8--91《烫箔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9--91《裁切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的有关内容合并,吸收CY/T13--95《胶印印书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16--95《精装书刊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CY/T20--1995《精装画册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CY/T21--1995《经典著作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的有关内容,修订成为《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其它标准与本标准的内容不一致时,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淮珠、魏瑞玲、孔 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装书的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其它精装印刷产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律体系综述

李洪奇律师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联系电话:13911166186

【目录】
一、药品管理法律体系概况简介 3
(一)法律 4
(二)行政法规 4
(三)部门规章 5
(四)规范性文件 6
二、药品管理法律体系内容简述 7
(一)药品行政许可管理 8
1、业务资格许可 9
2、药品上市许可 12
(二)药品规范认证管理 15
1、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16
2、药品规范认证工作 16
(三)药品监督管理 20
1、药品标准管理 20
2、药品检验管理 21
3、药品分类管理 21
4、药品研发管理 22
5、药品生产管理 26
6、药品流通管理 29
7、药品使用管理 32
8、药用辅料管理 33
9、药品包装与说明书管理 35
10、中药、天然药物管理 36
11、特殊药品管理 38
12、基本药物管理 39
13、药品电子监管 42
14、药品集中采购管理 43
15、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44
16、药品广告管理 48
17、药品进出口管理 49
18、药品监督管理统计管理 51
(四)药品安全管理 52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52
2、药品召回 53
(五)药品价格管理 53
1、药品价格改革 53
2、药品出厂价格调查 54
3、药品差比价规则 54
(六)药品行政保护 55
1、国外药品专利行政保护 55
2、新药保护 56
3、中药品种保护 56
4、药品价格保护 57
(七)药品行政执法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