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进出口银行审贷分离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时间:2024-06-25 15:30: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1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进出口银行审贷分离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审贷分离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本行审贷分离制度,明确部门间职责分工,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与安全,规范业务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金融法规及本行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审贷分离是规范本行内部业务运行机制,保证信贷资产质量与安全的一项基本原则。本行办理的出口卖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对外融资担保等业务项目,均应遵循审贷分离原则,即由相应项目管理部门审查并提出审查报告,经项目评审部门评估并提出评审报告,提请项
目评审委员会审议并作出决定。
第三条 项目评审委员会、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评审部门,应坚持公正、客观和科学的原则,审查、评审和审定项目。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原则
第四条 项目评审委员会是本行项目审定的最高决策机构。项目评审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外贸政策,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评审委员会工作规则》的规定,对项目进行审定。
项目评审委员会下设项目评审小组。项目评审小组对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经项目评审委员会授权,项目评审小组负责对贷款金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出口卖方信贷项目进行审定。
项目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项目评审部,具体负责组织、安排项目评审委员会会议及有关具体事宜。
第五条 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检查监督项目管理部门、项目评审部门的业务工作;负责组织起草、制定和解释本行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办法。
项目管理部门、项目评审部门对在业务运作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项目评审委员会报告。
第六条 信贷部、转贷部、保险部分别是本行管理出口卖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和对外融资担保等业务的项目管理部门;项目评审部是上述业务项目的项目评审部门。
第七条 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评审部门要根据业务分工,分别在业务运作的不同阶段,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具体业务运作中,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协调、配合与监督。
第八条 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评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一)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本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规程;
(二)要以落实各项业务管理制度为核心,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
(三)要建立规范的项目档案,在项目运作的每道程序、每个环节,均应由项目责任人做详尽的记录,存档备查。

第三章 项目评审业务规定
第九条 项目评审部依据《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出口卖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转贷和对外融资担保等业务项目履行审查评估及项目后评审职责,并承担审查评估失误的责任。
第十条 项目评审工作应独立进行,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项目评审工作中,项目评审部要加强与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与配合。
第十一条 项目评审部在收到项目管理部门转送的项目审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评审工作。
正常项目,应在收到项目审查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完成。对特殊和疑难项目,在报经主管行领导同意后,评审期限可作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40个工作日。
特殊项目是指对现有贷款政策、贷款领域等有所突破的项目。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部对项目管理部门转送的项目审查报告和材料,按下列情况办理:
(一)认为需要做解释、补充和调换的,应在收到项目审查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项目管理部门提出;
(二)对项目未达到有关评审规定要求需要退回的,应报经主管行领导批准,并提出具体意见,书面通知项目管理部门;
(三)经评审认为需要否定的,应先与项目管理部门协商,意见一致的,在报经主管行领导同意后,以书面形式正式通知项目管理部门,协商意见不一致的,则提交项目评审委员会或项目评审小组研究决定。
项目评审工作结束后,项目评审部应将项目管理部门送审的,以及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补充的全部项目原始材料,一并退项目管理部门归档。
第十三条 项目评审部原则上不直接接触项目单位或有关客户。对特殊或有疑问的项目,确属评审工作需要直接接触项目单位或有关客户进行调查的,应报经主管行领导批准,会同项目管理部门共同进行。
第十四条 对执行完毕(贷款本息全部收回或担保责任完全结束)的重大或特殊项目,项目评审部应有选择地进行项目后评审工作,并向项目评审委员会提交项目后评审报告。

第四章 出口信贷业务规定
第十五条 信贷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本行出口卖方信贷业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出口卖方信贷项目的受理、调查和审查工作;负责办理放款手续和贷款项目的贷后管理,以及贷款本金的回收;承担对项目调查、审查和检查失误、贷款清收不力的责任。
第十六条 信贷部负责受理企业向本行提出的出口卖方信贷贷款申请。信贷部应在收到企业正式申请后10个工作日之内,对是否受理贷款申请向企业做出正式答复。因情况特殊需要暂缓答复的,应报经总经理批准。对项目申报材料不全的,应列出需要补充的材料清单,通知企业限期
提供。
对不具备贷款申请资格和条件的,须经总经理同意并报主管行领导批准后,正式通知企业不予受理。未经批准,不得拒绝受理企业贷款申请。
信贷部应在每月10日前,将所有申贷项目及处理意见,以清单形式报主管行领导备案。
第十七条 信贷部应认真审查企业的贷款申请等全部项目材料,并出具项目审查报告,即《项目送审单》。项目审查报告应有经办人、经理、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签字。
经信贷部审查通过的项目转送项目评审部评审并附全部项目原始材料;审查未通过或项目评审部门评审未通过的项目,应在报经主管行领导批准后,正式通知企业。
第十八条 信贷部在受理项目后,正常项目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审查报告,对重大或特殊疑难项目,在报经主管行领导同意后,审查期限可作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60个工作日。
第十九条 信贷部对项目评审部提出需要解释、补充和调换的项目审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条 为提高工作效率,信贷部要加强与项目评审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重大或特殊疑难项目,信贷部应在受理项目的同时通知项目评审部,附送全部项目材料的复印件,并可会同项目评审部共同进行项目前期调查。
第二十一条 信贷部负责与借款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和项目的贷后管理,负责贷款本金的回收,协助财会部做好收息工作。负责对逾期贷款本息的回收。
第二十二条 信贷部根据本行代表处工作方针和有关规定,负责指导国内代表处开展出口卖方信贷项目的推荐工作。
对代表处推荐的项目,信贷部应按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及时通知代表处。如需进行实地考察,应会同代表处共同进行。
第二十三条 信贷部负责指导国内代表处开展出口卖方信贷项目的初审工作。对代表处报送的项目初审报告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并提出书面复核意见。经复核同意后,将项目初审报告、复核意见和全部项目原始材料报送项目评审部;复核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提出具体意见并
通知代表处;复核未通过的,在报经主管行领导批准后正式通知代表处。
第二十四条 代表处初审项目在完成项目评审程序并获得通过后,由信贷部负责办理放款手续,并通知代表处。
第二十五条 代表处代表总行负责对所在省、市、自治区出口卖方信贷项目的贷后管理,受总行委托承担业务联系地区单个项目的贷后管理。信贷部、项目评审部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项目文件、材料发送相应代表处。信贷部负责指导代表处的贷后管理工作。

第五章 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规定
第二十六条 转贷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本行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受理、调查、审查和管理本行承办的外国政府贷款转贷业务,并承担对转贷项目申请调查、审查和管理失误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转贷部负责受理企业向本行提出的转贷外国政府贷款的申请,对申报项目材料不全的,应列出所需材料清单,通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
第二十八条 转贷部应认真审查企业的贷款申请等全部项目材料,并提出转贷项目审查报告。转贷项目审查报告应有经办人、经理、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签字。
第二十九条 转贷部在项目申请材料齐备的情况下,应在受理项目后的规定期限内,完成转贷项目审查报告。具体期限规定:小型项目为30个工作日,中型项目为60个工作日,大型项目为80个工作日。
外国政府贷款转贷项目规模的具体界定: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为小型项目,1000万至3000万美元的为中型项目,3000万美元以上的为大型项目。
第三十条 转贷部对项目评审部提出需要解释、补充和调换的项目审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三十一条 为提高工作效率,转贷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立项审批部门和本行项目评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需要项目评审部前期介入的大中型外国政府贷款转贷项目,转贷部可会同项目评审部共同进行前期调查。

第六章 对外融资担保业务规定
第三十二条 保险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以及本行外汇担保业务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受理、审查和管理本行对外融资担保项目,并承担对对外融资担保项目调查、审查和管理失误的责任。
对外融资担保主要指借款担保、延期付款担保、融资租赁担保以及补偿贸易担保等业务。
第三十三条 保险部负责受理企业向本行提出的对外融资担保申请,对申报项目材料不全的,应列出所需的材料清单,通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
第三十四条 保险部应认真审查企业的对外融资担保申请及全部项目材料,并提出项目审查报告。对外融资担保项目审查报告应有经办人、经理、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签字。
第三十五条 保险部对项目评审部提出需要解释、补充和调换的项目审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应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三十六条 通过项目评审部评审和项目评审委员会审定的对外融资担保项目,应逐项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或备案。
第三十七条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险部要加强与项目评审部的协调配合。对需要项目评审部前期介入的大型对外融资担保项目,保险部可会同项目评审部共同进行项目的谈判和调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在此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解释。



1997年12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欠税案件的处理及计算滞纳金的解释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欠税案件的处理及计算滞纳金的解释的通知

1954年10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全国各级人民法院:
兹接中央财政部1954年(54)财税方字第63号通知:“关于欠税案件的处理及加收滞纳金的问题,工商业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货物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六十六条第二款、商品流通税试行办法施行细则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等均规定:纳税义务人欠税款逾30日以上者,以抗税论,得移送人民法院处理,并追缴税款及滞纳金。现据各地反映:目前有些不法工商业户对应交税款及滞纳金长期拒不交纳,税务机关移送法院处理时,因税法规定不够明确,法院往往只限其交清税款及追缴30天以内的滞纳金了事,30天以后,即不再加收滞纳金,这样反被不法工商业户钻了空子,因为他们长期拖欠税款的结果,送到法院充其量不过交清税款及30天的滞纳金,他们有恃无恐,反以长期拖欠为得计,影响国家税款的及时入库。为此,特对上述各条规定补充解释如下:凡逾期30天以上的抗税案件,在移送人民法院处理后,其滞纳金应按实际滞纳日数计算,不以30天为限;个别工商业户因滞纳金过多,确实交纳不起者,可由税务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根据滞纳户的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税务机关自行处理的案件,亦按此原则办理。”据各地报告材料,目前不法资本家偷、漏、欠、抗税情况确系普遍而严重,今后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密切配合税收机关,根据财政部上述补充规定,及时处理税收案件,从司法方面有力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抄送:中央财政部)


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

2004年1月15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监会令【2004】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以下简称“代表机构”)的管理,适应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保险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外注册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协会及其它保险组织。
本办法所称代表机构,是指外国保险机构在中国境内获准设立并从事联络、市场调查等非经营性活动的代表处、总代表处。
本办法所称首席代表,是指代表处的主要负责人;本办法所称总代表,是指总代表处的主要负责人。
第三条 代表机构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代表机构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
第四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授权,对代表机构履行监管职责。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保监会对本辖区的代表机构实施日常监管。

第二章 申请与设立

第五条 申请设立代表处的外国保险机构(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状况良好;
(二)申请之日前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六条 拟设代表处的正式申请表由中国保监会提供。
第七条 申请者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正式申请表;
(二)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保监会主席的申请书;
(三)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核发的营业执照或者合法开业证明或者注册登记证明的复印件;
(四)机构章程,董事会成员名单、管理层人员名单或者主要合伙人名单;
(五)申请之日前3年的年报;
(六)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有关主管当局出具的对申请者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的意见书,或者由所在行业协会出具的推荐信,意见书或者推荐信应当陈述申请者在出具意见书或者推荐信之日前3年受处罚的记录;
(七)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首席代表授权书;
(八)拟任首席代表的简历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九)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营业执照”、“合法开业证明”和 “注册登记证明”的复印件必须经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公证或者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第八条 申请者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申请材料。对拟设代表处的申请,中国保监会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
中国保监会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应当出具加盖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九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中国保监会主席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决定批准的,颁发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代表处领取批准书后,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工商登记。
代表处应当自领取批准书之日起3个月内迁入固定的办公场所;超过3个月仍未迁入固定办公场所的,原批准书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 在中国境内已设立2个以上代表处的外国保险机构,可以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指定其中一个代表处为总代表处。
第十二条 外国保险机构申请指定总代表处,应当提交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保监会主席的申请书。
总代表处的设立程序与代表处的设立程序相同。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代表处的名称应当依次由下列内容组成:“外国保险机构名称”、“所在城市名称”和“代表处”; 总代表处的名称应当依次由下列内容组成:“外国保险机构名称”和“驻中国总代表处”。
第十四条 代表机构除主要负责人外,其他主要工作人员应当称 “代表”、“副代表”。
第十五条 代表机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品行良好,无不良记录。
第十六条 总代表应当具备8年以上工作经历、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首席代表应当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历、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总代表和首席代表不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应当具备10年以上保险从业经历。
第十七条 每个代表机构的外籍工作人员最多不得超过3人。
第十八条 代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与任何法人或者自然人签订可能给代表机构或者所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带来收入的协议或者契约,也不得参与任何经营性活动。
第十九条 代表机构应当有独立、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专职的工作人员。
第二十条 总代表或首席代表不得在2个以上代表机构中任职;也不得在中国境内任何经营性机构中任职。
第二十一条 总代表或者首席代表应当常驻代表机构主持日常工作,离开代表机构连续1个月以上的,应当指定专人代行其职,并书面报告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
第二十二条 代表机构应当在每年2月底前向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一式两份,由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转报中国保监会。
工作报告应当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格式填写。
第二十三条 代表机构每年在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应当分别向中国保监会和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送其所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上一年度的年报。
第二十四条 代表机构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代表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书面报告,同时抄报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
(一)公司章程、注册资本或者注册地址变更;
(二)分立、合并或者主要负责人变动;
(三)经营严重亏损;
(四)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
(五)外国保险机构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主管当局对其实施重大监管措施;
(六)对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五条 代表机构更换总代表或者首席代表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由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保监会主席的申请书;
(二)由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拟任总代表或者首席代表的授权书;
(三)拟任总代表或者首席代表的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和简历。
第二十六条 代表机构撤销的,应当由代表机构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并提交由其所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保监会主席的申请书。
第二十七条 代表机构变更名称,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并提交由其所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致中国保监会主席的申请书以及相关更名证明。
第二十八条 代表机构出现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情形向中国保监会提出申请的,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决定批准的,颁发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九条 代表机构只能在所在城市的行政辖区内变更办公地址。
代表机构应当自变更办公地址之日起5日内向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提交新办公地址的电话和传真号码。
第三十条 代表机构更换或者增减代表、副代表、外籍工作人员,应当自更换或者增减人员之日起5日内向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报告,并提交被任命人员的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和简历。
第三十一条 代表处经批准变更为总代表处的,原代表处自动撤销,总代表处应当自中国保监会批准变更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代表处的工商注销手续。
第三十二条 外国保险机构的代表处撤销后,总代表处是其惟一驻华代表机构的,总代表处应当将总代表处变更为代表处。
总代表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交由其所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签署的申请书。中国保监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颁发批准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总代表处经批准变更为代表处的,总代表处自动撤销,代表处应当自中国保监会批准变更之日起1个月内办理总代表处的工商注销手续。
第三十三条 代表处撤销后,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设有总代表处的,由总代表处负责未了事宜;没有设立总代表处的,由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的其他代表处负责未了事宜;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的所有代表机构均已撤销的,由其代表的外国保险机构负责未了事宜。
第三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代表机构进行日常和年度检查。
日常和年度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代表机构变更事项的手续是否完备;
(二)各项申报材料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三)代表机构工作人员的任用或者变更手续是否完备;
(四)代表机构是否从事经营性活动;
(五)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代表机构的,中国保监会依法予以取缔。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从事保险经营活动的,由中国保监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从事保险业以外经营性活动的,由中国保监会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未按规定提交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要求的报告或者材料的,由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代表机构工作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根据情节轻重,处以警告,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代表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给予警告。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警告。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保险机构在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比照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二条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外国保险机构驻华办事处,比照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有关批准、报告期间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1999年11月26日发布的《外资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