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涉及行人的重大交通事故缘何多发?/陈长明

时间:2024-06-26 12:03:5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4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涉及行人的重大交通事故缘何多发?

陈长明


2006年1-5月份,江苏省高邮市辖区道路共发生重大交通事故55起,死亡57人,其中涉及到行人的重大交通事故有20起,死亡21人。涉及行人的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之高、死亡人数占重大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之大,为该市多年来所罕见。在上述20起重大交通事故中,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以上的有15起,负事故次要责任以下的有5起,由此可见,因行人自身全部或主要过错导致其惨遭不幸的交通事故,占到了上述事故的75%。是什么原因使得行人“铤而走险”、“奋不顾身”的呢?笔者根据上述20起事故案例的评析,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淡薄
在上述的20起重大事故中死亡的人员,有18人是公路沿线的农民,有3人是城郊结合部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都是在出行过程中横穿道路时与机动车发生冲突而惨遭不幸。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少交通安全常识,没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中行人横过道路的有关规定,参与交通时随心所欲、贪图方便,不顾自已的生命安全,常常是在机动车临近时突然横穿或者中途折返,甚至于与机动车奔跑抢行,令机动车驾驶人判断失误、猝不及防,而导致惨祸。
原因之二: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失之过宽
长期以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处罚都是“重车轻人”。对各种车辆抓的很紧,而对行人则放的过松。之所以如此,一是在我们的管理理念中总是认为,车辆在交通流中是相对的强者,而行人是绝对的弱者。严管强者就是对弱者的保护。二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车辆有管理的抓手,好管、给管。而行人则难以控制,管理行人费时、费力,不好管。所以,对行人的交通安全管理止于书面、流于形式,对行人交通违法的查纠和处罚都失之过宽,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了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
原因之三:有关行人的安全设施的设置还不完善
一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干线公路上,很少有行人的过路设施,甚至连人行横道标志、标线都少见。沿线村民横过道路都是借用机动车道,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二是一些道路上的人行道,成了摆摊设点、停车堆物的场地。有的道路干脆没有人行道,原来有的也因为道路拓宽而拆除了,如高邮市的文游南路,在改建时,拆除了人行道,把行人挤到了非机动车道上,与车辆混合前行;三是在很多的城(市)区道路上,交通信号灯的调控、配时对行人来说不尽合理。有的路口一方转弯的机动车与另一方直行的行人在同一时段里绿灯放行而发生冲突;有的路口是行人等候红灯的时间过长(超过60秒),导致行人不顾安全,强闯红灯,穿车流而行,险象环生。


总承包人将工程的分部分项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时,总要约定相应的管理费,多则20%,甚至更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4条“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但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分包人对施工前期的工作都投入任何费用,工程的设计、测绘、放线、前期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工程原材料,包括办公用品,人员培训、食宿、交通等均系总承包负责完成,总承办人也没有就工程的单价进行扣减,在工程进度结算或者竣工结算时,合同约定的管理费是否应该扣除?我认定不是绝对的!

非法所得是指当事人在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前提下,从事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利润或纯收入。如果分包人在施工过程中,总包人没有压低单价或总价(即分包方与总包方的合同与业主和总包方主合同约定的一致),分包人没有投入任何的管理成本,总包人也没有获得任何的利润,这时,如果总包方能够举示出相应管理成本的证据,该无效合同约定的管理费应当适当扣减而不被法院没收!




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国税发〔1994〕089号)下发后,一些地区的税务部门和纳税人对其中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理解不一致,现明确如下:
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
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199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