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论买卖合同的管辖/王俊杰

时间:2024-07-12 23:54: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4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买卖合同的管辖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俊杰


合同管辖的确定问题在现实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买卖合同管辖的确定,这在我国相关法律中虽有规定,但却因规定不是很明确而导致具体案件中不好操作,在此,我仅就自己的认识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这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那么,要确定买卖合同的管辖,就应首先确定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
被告住所地,应依据《民法通则》第十五条、第三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确定。
买卖合同履行地应如何确定呢?在此我想重点谈谈这个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条规定: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代办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
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同时《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综合上述规定,可否这样理解?
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可以适用下列规定确定合同交货地点: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三) 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交货地;
(四)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交货地;
(五)代办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
为合同交货地。
因此,对买卖合同履行地点的确定原则应理解为:
1、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
为合同履行地;
2、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没有约定的,但依法可以确定
的,以法律所确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注:这里的所指的法律应包含①《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②结合《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9条规定的交货地点的理解。)
3、买卖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4、依上述方法对买卖合同的履行地点尚不能确定的,则依《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确定。即: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其次,在实际中还应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之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附:
《民法通则》第十五条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民法通则》第三十九条 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 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
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合同法》第六十一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 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印发湘西自治州村道养护和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州政办发 [2006] 19号

印发湘西自治州村道养护和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湘西自治州村道养护和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六月三十日



湘西自治州村道养护和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乡村公路条例》和《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村级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意见》(州政办发〔2006〕2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村道养护和管理责任

(一)村道属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产权属于村民委员会,村道里程由乡镇人民政府统计,县市交通局核实,州交通局核定。

(二)县市人民政府是村道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领导和组织辖区内村道养护和管理工作。

(三)州交通局负责编制全州村道养护规划,统筹安排和监管村道养护补助资金,指导、监督全州村道养护和管理工作。

(四)县市交通局负责编制村道养护计划,制定村道养护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和管理方法,对村道养护、管理提供技术和业务指导并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筹集和管理村道养护补助资金,监督村道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协调乡镇做好村道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五)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村道养护补助资金,监督、指导养护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六)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立村道养护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村道养护和管理,定期开展村道养护和管理工作检查、验收,组织协调村道水毁工程抢修,管理和发放村道养护补助资金,组织实施村道路政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

(七)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开展村道养护和管理,组建养护专业队伍,制定合理的养护里程和养护年限,直接监管养护合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措资金和组织劳力,整修和养护村道,维护路产路权。

二、村道养护工作要求

(八)村道养护和管理以乡镇人民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村道养护和管理工作班子,明确1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坚持专业养护与群众性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制度。

(九)原则上按每2-3公里1人标准,采取群众公开推选、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的方式,配置养护人员,组建养护专业队伍,由村民委员会与村道养护人员签订养护合同。

(十)村道日常养护管理任务是:及时清除路肩杂草杂物,搞好路段卫生,平整路面及路肩坑槽,整修绿化带及边坡,保持沟涵排水顺畅,看管路树花木及桥涵和排水设施,维护路产路权。

(十一)村道养护作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养护人员人身安全。养护施工时,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在养护施工路段设置醒目的标志,必要时安排专人管理和指挥;车辆不能通行的路段必须修建临时便道或便桥,并做好便道、便桥的养护管理。

(十二)乡镇人民政府坚持路况登记制度,及时治理危桥险路,因自然灾害导致村道受到严重损害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修复,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十三)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依法协调解决村道养护工程所需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等有关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十四)村道绿化和水土保持由交通主管部门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统一规划,按照稳固路基、防护边坡、保障安全、美化路容的要求组织实施。村道用地范围的树木不得任意砍伐,需要更新砍伐的,必须按照管理权限经有关部门批准,砍伐后应及时更新补植。

(十五)乡镇人民政府要规范内业管理及台帐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检查、验收、评比制度,做到图表上墙、档案齐全,有辖区村道养护管理现状图、村道养护管理工作一览表。健全分线路的公路养护档案、养护人员档案,有月、季、半年、年终检查记录和养护措施、路况分析等。

三、养护资金筹集和管理

(十六)实行村道养护资金“政府投入为主、群众投入为辅”的筹集原则,村道养护管理资金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州、县市财政设立的村道养护专项资金,按每年每公里600元给予补助,州、县市财政各负责50%;二是村民委员会按“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村道养护资金;三是社会捐助的资金等。

(十七)设立村道养护资金财政专户。养护资金由州、县市财政部门依据州、县市交通部门当年的养护计划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照本级交通部门的拨款意见将村道养护资金按季逐级拨付到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村道养护里程考核实绩和管理办法将养护资金下拨到村、到养护人员,并张榜公布。监察、财政、审计、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养护资金的监管。

(十八)养护资金的使用范围:养护人员的报酬、养护工具购置、小型塌方处理,养护人员的报酬应不低于政府补助资金的80%。

(十九)村道养护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半年张榜公开收支情况,并实行年度审计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村级筹集的养护资金由村委会安排和管理,帐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村民监督使用。对违反财务制度,挪用、侵占道路养护管理资金的,必须责令改正,并依照相关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四、加强村道路政管理

(二十)县市及乡镇人民政府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村道管理规定和措施,并向群众公布,切实保护路产路权。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路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监管、指导。

(二十一)在村道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1、设置棚屋、摊点、维修点及其它设施;

2、堆放垃圾、建筑材料及其它堆积物;

3、挖掘、采矿、取土、烧窑、制坯、种植作物、打场晒粮或者其它有碍交通的行为;

4、其它侵占、损坏村道、公路用地及公路设施的行为。

(二十二)在村道两侧开山炸石、采伐树木和进行其它施工作业,不得危及公路和公路相关设施的安全,如有可能产生危害后果,作业单位和人员应当事先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十三)在村道大中型桥梁和公路渡口上、下游各200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不得采挖砂石、开矿、缩窄或者拓宽河床、烧荒、爆破、取土、伐木或者进行其它类似作业。

(二十四)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范围从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下同)外缘起不少于3米,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公路弯道内侧的建筑距离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行车视距要求。

(二十五)在村道上设置交叉道口,修建跨越村道的桥梁、渡槽、管线和跨越公路设置标语标牌或者在建筑控制区内架设、埋设管线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先按管理权限征得村道路政管理单位和村委会的同意。

(二十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村道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或者拦截车辆。

(二十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涂抹、拆除、迁移或者损坏村道上设置的交通标志和警示标志。

(二十八)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有权检查、制止、处理各种侵占、损坏乡村公路、公路用地、公路设施行为及其它违法行为。

(二十九)无理阻挠村道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殴打、辱骂村道管理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法》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村道养护和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一)村道损失赔偿费用于村道维修。

五、村道养护和管理考核制度

(三十二)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村道养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实行工作考核。对在村道养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未完成养护计划,造成公路损坏的,由县市人民政府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并视问题轻重相应扣减养护报酬。

(三十三)村道养护和管理考核的范围为:养护队伍管理、路基、路面、绿化、桥涵构造物、路政、内业管理等。

本实施细则由州交通局负责解释。



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事部 监察部


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发[1999]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监察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监察局(室):
  最近,一些省市要求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解除问题予以明确。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现对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解除行政处分,按照谁给予处分,谁负责解除的原则,由批准给予行政处分的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办理。
  二、国家公务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已改正错误的,按照《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发[1996]82号)规定的期限予以解除。规定期限的起始时间,从行政处分决定之日起计算。
  改正错误,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三、国家公务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可以提前解除行政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
  特殊贡献,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四、国家公务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有隐瞒其他严重错误,需要追加行政处分的,行政处分期限合并计算。
  在受行政处分期间,受到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又犯错误,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以给予新的行政处分时,加重一档处分,行政处分期限合并计算。
  五、监察机关直接批准做出的行政处分,由批准的监察机关解除行政处分。
  上级监察机关对下一级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直接做出行政处分的,由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监察机关解除行政处分。
  六、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监察机关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解除行政处分时,需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监察机关解除行政处分。
  监察机关提出监察建议,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解除行政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须征求提出监察建议的监察机关同意。
  七、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应由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所在单位,根据受行政处分者改正错误的表现,向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做出解除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应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行政处分的国家公务员本人。
  八、行政机关做出解除行政处分决定,由人事部门按照任免权限,根据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并将有关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九、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做出解除行政处分决定,按有关规定报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
  监察机关直接做出行政处分决定,向上级监察机关备案的,解除行政处分时,也应报上级监察机关备案。


人事部
监察部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